大国“三农”绘新卷

作者:小编 添加时间:2025-02-24 20:30:42

  

大国“三农”绘新卷

  从结果看,再创新高的数字固然令人振奋;从过程看,这沉甸甸的丰收却来得着实不易——克服了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才有了这份亮眼的丰收答卷。

  支持各地新建40个、续建5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集群139个、超500亿元的14个、超1000亿元的3个,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支持新建200个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奖补184个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的强镇超350个,镇域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达2★★.6万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更多平台载体的搭建★★★,促进了特色产业集聚升级,推动了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增产,离不开在★“地”里做的文章。各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与此同时,各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黑土地保护,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前10个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约6050万亩,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孕育丰收的沃土。

  在南胡村这个远近闻名的“蒜黄村★★★”★,除了有300多个种植大棚★★★,还配套建设了蒜黄交易中心和包装车间。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蒜黄产业,金乡县实施村企联建★★,打造融合发展示范园。“我们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大蒜育种+大蒜催芽+蒜黄培育+销售+蒜黄根有机利用+仓储物流循环’产业链★★,将蒜黄★★‘吃干榨尽’。”羊山镇党委书记王利群告诉记者★★,园区建成后不仅能提升产业规模,还能带动15个村庄、300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展卷,目光被希望的田野攫住。犁铧翻起新泥、种子落入泥土,从一行行新绿到一粒粒金黄,当收割机轰鸣地“唱”起欢歌★★,丰收有声有色地来了,挥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叠嶂流翠、竹海涌浪★★、碧水绕村★★★,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仿若置身画中。从曾经的炸山挖矿、粉尘遍地到如今的满眼锦绣、满塘漾画★★★,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余村,以其美丽蝶变诠释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深远意义。

  展卷,嘴角随带笑的脸庞上扬。果园里,红艳艳的苹果挂满枝头;车间里★,一根根甘蔗被“吃干榨尽★”;村子里,村民忙着招呼游客……一个个富民产业让农民腰包更鼓、日子更甜,老乡们脸上漾着的笑让画卷多了些热闹和生气。

  这一年,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今天,我们能以创历史新高的粮食产量★,继续把中国饭碗端得如此之稳,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等多重因素托举,靠的是土地、科技等多个要素支撑。

  今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山河为卷,岁月作笔。日历翻到岁尾,再览这山河画卷,日升月落间,躬身稼穑的人们又点染出不少风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今,广袤大地上生长繁荣的特色产业★★★,让田间沃野焕发勃勃生机★,人民群众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的粮食生产还有一抹不同于往年的亮色——农业农村部今年启动的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明显,在局地受灾较重的情况下,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今年粮食平均亩产较上年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58★★.7%。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整建制推进县粮食单产增长率比非项目县高8.8个百分点,300个大豆★★★、玉米整建制推进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73%以上。

  农村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出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养老助餐服务等惠民政策;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前11个月,821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变化,肇始于20年前★。2003年,“千万工程★”在浙江正式启动。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提出,把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更紧密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的面貌,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千万工程”的有效经验和突出成效,如明灯般在今年照进更多乡村★,指引着广袤大地上的村落向美向好而行。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三农”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回望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沃野之上★★、山乡之间★,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画卷铺展开来,大国★★★“三农”不断奏响新的华彩乐章。

  初冬时节,山东省金乡县羊山镇南胡村蒜黄产业基地大棚内,一株株蒜黄长势正旺★。“咱种的蒜黄口感清脆、品质很好★★★,吃起来那叫一个鲜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一个棚一季的纯收益能有8000多块钱★★。”说起自己的蒜黄事业★★,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李爱秋颇为自豪★。

  13908.2亿斤!这是今年全国粮食生产交出的答卷,相较上年,粮食产量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又是一个丰收年!

  乡村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村民说事★”等治理方式得到推广应用;加快补齐乡村治理人才短板,组织开展“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乡村治理骨干3★★.6万人;开展第三批★★“百乡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逐渐在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中化作现实,在村民“口袋★★★”“脑袋★★★”双富足中落地生根。

  展卷,视线任旖旎的风光围裹。青山莽莽、碧水弯弯,一座座在流翠的山和清冽的水环抱之下的村庄“容光焕发”,干净整洁的路巷、错落有致的院落再添几分秀美,“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景致更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图景鲜活呈现。

  乡村文化生活“出圈★★★”出彩——贵州“村超”“村BA★★”惊艳全国★,乡村体育运动热潮火速蔓延;超5亿人次直播观看全国“村BA”决赛,全网曝光量超400亿次★★;2万余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吸引约1.3亿人次参与;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升温,超3亿人次参与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书香社会建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天,大国“三农”阔步向前★,在广袤田野,在壮阔山河,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画卷正在不断绘就★★。

  增产,离不开从“技★★”里挖的潜力。攥紧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用好尽显“科技范儿”的智能农机★,农机装备补短板取得突破★★,32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电驱式精量播种机成功量产应用,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农民★“慧”种地,增产有底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与此同时★★,农业高质高效的底色更为鲜明——今年,我国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全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7.5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越来越多优质绿色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餐桌。

  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重要标志。各地区各部门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脱贫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今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脱贫县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6万亿元★★★。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90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强调。

相关标签: 大国三农图片网官方

上一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利来老牌游戏直营网

下一篇三农要闻_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