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莲介绍,《规划》精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省会经济圈一体化★★、鲁西崛起等省级战略机遇★,加速政策红利向发展动能转化,助力产业在宏观战略布局中跨越式发展。同时,深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为主攻方向★★,响应国家大型设备以旧换新政策,创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平台★,抢占大健康产业未来★★“新赛道”★。此外,《规划》制定前期,在全域进行了充分调研,摒弃“一刀切”模式,坚持“一县一品一策”★,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实施错位发展,为各县(市、区)大健康产业量身打造发展路径★。
2月19日,聊城市政府召开《聊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以下坚持《规划》)政策例行吹风会,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介绍了《规划》的有关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相关精神,紧密结合聊城实际,聊城制定了《聊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目的是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全市大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5个重点领域,着力培育大健康产业新优势。一是集群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设一流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集群,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做强链主企业★★★,做精链条企业。二是高端化发展医疗器械产业,融入省会医疗器械发展集群,围绕研发、生产、流通★★★、销售,构建医疗器械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特色化发展保健食品产业,构建资源★★★、技术、生产和市场要素协调发展的保健食品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健康食品★★★、特医食品企业或企业集团及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四是多样化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扩大以★“鲁十味”为代表的大宗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支持中药材品种申报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五是融合化发展★★★“新业态★★★”健康产业★★,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智慧精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探索★★“体育+医疗★”★“体育+康养”等新型业态,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规划》共六章★★★,包括基础环境、发展前景、区域布局、重点领域、主要工程★、政策保障等内容。
大健康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动“健康聊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健康产业,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大健康产业链,被聊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4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推进健康聊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关键所在★★。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聊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聊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
构建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凸显★★、市场体系完备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力争2028年底前,建成1-2个国家级★★★、省级大健康产业集聚区,2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及一批市级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8%,阿胶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100亿元,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5%。
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实施“五大工程”★★★。一是集群提升工程★。开展“龙头培育”★★★“雏鹰孵化”“入区入园★”行动,链主企业带动★,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路线,支持跨区域联合,打造特色集聚区★★★。二是人才引育工程。通过专项计划吸引急需高层次人才,借助院校及在职培训培育专业人才,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机构企业共享资源★★。三是科技创新助力工程。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搭建平台★,★“揭榜挂帅★”,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四是智慧健康赋能工程。完善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优化全民健康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五是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制定多领域惠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创新研发,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相关标签: 大健康产品介绍